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,硬碰硬是下策,讲道理是中策,上策到底是什么?(心理专家给你答案)

前几天,看到网上一个故事,哭笑不得。
15岁男孩天天,最近行为异常,引起父母的警觉。
原本阳光开朗的他,突然变得沉默;
常躲在被窝里写东西,生怕被看见;
更严重的是,班主任反映,成绩优异的儿子,近来上课老走神,排名骤降。
父母很纳闷,平时也没施加过多压力给他,儿子怎么了?
最后,父母从儿子书房遗留的纸团中,找到了答案。
原来,儿子得了“相思病”,且病得不轻。
情窦初开的儿子,烦恼“她是不是喜欢上别人?”、“她再不理我,我不如死了算了。”
夫妻俩发现儿子的秘密后,如临大敌、如坐针毡、如芒刺背,急得团团转。
再不拉儿子一把,不但重点高中没戏,可能还搭上一条“命”。

晚上他们紧急逼供,想用“武力镇压”。
“她是谁?你学什么不好,学人家早恋?我们花钱供你学习,你就这样回报我们的?”
父母的质问激起了儿子的叛逆,回道:“你们偷看我隐私是犯法的!”
父亲一听,火冒三丈,直接甩了几个耳光,吼道:“你个小兔崽子,还理直气壮教训我们,今天非打断你的腿。”
儿子被逼急了,脱口而出 :“你俩不也是早恋认识的么? 上梁不正下梁歪,我就喜欢她,我要和她结婚,学我不上了,气死你们。”
砰得一声关门声,留下尴尬的父母继续焦头烂额。
青春期的孩子本就叛逆,从各个方面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,对孩子的情感萌芽,父母常左右为难。
放任不管,万一孩子做出出格的事,或为此荒废学业怎么办?
管得太过,万一方法没用对,把孩子逼上绝路,又得不偿失。
那到底应该怎么管呢?
纽扣家庭教育的张红翠老师,就曾接手过一个因早恋而休学,甚至与父母断绝关系的案例。
好在,经过张老师的指导,父母改变了教育方式,引导孩子走出恋爱,并返回了学校。
张红翠老师是怎么帮助这个家庭和孩子的?让我们一起看一下。
01

您印象最深的个案?
我印象最深的个案,是去年夏天,来自东北的一对家长。
她们来找我时,是孩子的亲生妈妈与干妈一起来的。
当时,我跟她们面询后,了解到了孩子的具体情况——早恋、辍学。
孩子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了,跟爸爸妈妈的亲子关系极差,并且不回家住了。
孩子妈妈由于年龄大了,她的思维认知能力非常弱,学习能力也很差,并且思想非常顽固。
她当时什么条件都不提,只有一个诉求:
“让我的孩子立刻与男友断绝关系,回到学校上学。”
在我还没完全掌握孩子全部信息的时候,一直催促着我立马跟孩子建立链接。
可是,孩子当时是非常排斥与外界接触的,她觉得除了男友以外的人,都是她妈妈派来拆散她们的。

意识到情况的紧急,我立马和专家部的多位老师,连续开了很多次案例研讨会,最终找到了与孩子建立链接的突破口。
与孩子建立链接以后,我通过逐步的沟通与引导,和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。
后来,通过给孩子做了一些催眠疗愈方法,跟孩子共情通话,孩子与我成为了好朋友。
并且告诉了我,她一直不愿与男友分手的原因——在整个家庭环境中,爸爸妈妈没有给到她足够的爱与关怀。
孩子说:
“每次放学回到家以后,妈妈管我管得都很严,除了学习,什么事都不让我干,把我控制得死死的。
爸爸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家,压根就不管我,我连他长什么样子都快忘记了。”
因为感受不到家里的温暖,孩子在学校里,也没有办法适应学校的生活。
逐步就和社会上的一个男孩子建立起了恋爱关系。但凑巧的是,这个小男孩感情比较细腻,能够给她父母给不了的一些心理需求以及她对家庭的渴望。
她也明白她自己的现状非常不好,只不过,就是走不出来。
后来,我通过改变她爸爸妈妈的教育方式,给她做了一系列的疗愈,她才慢慢回归了家庭,返回了学校。
02

刚接触时孩子有哪些问题?
刚接触时,孩子主要面临两大心理问题:内心深层的恐惧与显著的情感缺失(即缺爱)。
这些问题根源在于她的家庭环境,与她母亲的性格与教育方式有关。
孩子母亲性格强势并且有些固执,还有一些偏执倾向,喜欢用自己的要求去规划孩子的人生的发展路径,从不在乎孩子的个性与需求。
特别是在发现孩子有早恋倾向以后,她用了很多偏执的方法逼迫孩子与男友分手,这进一步加深了家庭内部的矛盾,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更加恶劣。
这样的行为不仅没有有效地解决问题,反而加深了孩子内心的恐惧与不安,让她感到更加孤独和恐惧。
03

您采用了哪些方法帮助孩子?
一开始,我用的是“隐形介入”的方式,但是没有成功。
我开始和孩子妈妈沟通,教给孩子妈妈与孩子相处的技巧,引导妈妈正确地跟孩子交流。
通过一系列的努力,孩子最后松口,跟妈妈说:
“我想跟心理老师聊聊。”
跟孩子链接上以后,我首先给孩子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氛围与环境,告诉孩子:
“老师这边是安全的,老师完全尊重你。”
慢慢地,孩子放下了戒备心,才慢慢地跟我打开了心扉。

后来,我给孩子采用了催眠疗法,让孩子在被我催眠的过程中,心情能够平复下来。
当孩子内心平静下来,她才逐步地把她内心深处不敢讲出来的一些事情告诉了我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对她内心的创伤进行了干预与疗愈。
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,孩子逐渐走出了心理的阴霾,重新找回了自我和信心。
04

您采用了哪些方式指导父母?
在给孩子疗愈的过程中,我跟妈妈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,并把孩子内心的想法告诉了妈妈。
可是妈妈听到问题后,非常地激动与排斥,她对我说:
“张老师,我们这样做就是因为太爱她啊。
从小到大,我们为她花了多少钱,全心全意为她付出那么多,到头来,她却埋怨我们!”
听了妈妈的想法,我知道我不能给她硬生生地讲道理,而是采用共情的方式,帮她的情绪平复下来。
平复下来以后,我又为妈妈做了一个原生家庭的疗愈。
这个时候,妈妈才逐渐意识到,自己确实在语言方面是比较强势的,而且也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。
只觉得给孩子钱与最好的物质条件,就是为了孩子好。
就这样,妈妈的态度也温和了下来,开始跟着我学习如何跟孩子共情,如何鼓励孩子,让孩子内心充满爱,充满力量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孩子对妈妈没有了防备心理,与妈妈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。
05

为什么父母越反对孩子越敌对?
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,进入青春期,他对异性有爱慕的心理,属于正常现象。
但是有很多家长,就比如我这个案例的家长,她唯一的要求,就是让孩子好好学习,她不允许孩子上中学的时候谈恋爱,因为谈恋爱会影响学习,恋爱只能上了大学再谈。
其实,这个时候,她就已经与孩子形成了对抗的关系。
一旦孩子和父母产生对抗情绪,孩子就会更加地叛逆,他们会觉得“你越不让我做什么,我就要越做什么”。

而且这个孩子在家庭里面也没有得到足够的爱,妈妈比较控制她,爸爸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面。
在这种情况下,她对异性会更加地渴望。
因此,家长在面对孩子早恋问题时,应更加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,通过增进亲子沟通、改善家庭环境等方式来引导孩子健康成长。
06

家长应该如何防止孩子早恋?
首先,家长需要认识到,真正的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,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滋养。
现代孩子更渴望得到家长的无条件包容与接纳,无论他们的表现如何,都能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和支持。
然而,许多家庭在孩子未能符合期望时,便失去了这份包容与接纳,这无疑是孩子情感成长的巨大障碍。
其次,思考一下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。
在孩子心目当中,“爸爸妈妈是我最重要的人,在我任何需要的时候,爸爸妈妈都能站在我的背后,支持我”。
如果家长过于强调自己的期望,而忽视了孩子的真实需求,那么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不被理解。
再者,我们家庭能否给孩子安全感,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。
在我们家庭中,妈妈情绪要稳定,爸爸和妈妈的父亲关系也要稳定,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受到挫折时,家庭应该成为他们的避风港。
此外,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也不容忽视。
无论工作有多忙,父亲也应该多抽出一些时间来,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,并且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学会欣赏、赞美和鼓励孩子,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。

青少年心理健康,学习动力提升,亲子关系、夫妻感情修复,情绪疗愈,个人情商提升,认知行为疗法。
最后,作为父母,在日常生活中,也要及时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,是否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。
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往往通过模仿家长来学习如何处理问题和表达情感,如果家长在遇到问题时采用暴力或偏激的方式,那么孩子也可能会学会这些不良行为。
因此,家长应努力成为孩子的正面模范,引导他们以健康、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困难。
07

您进入心理行业的契机?
在上大学的时候,我学的专业并不是心理咨询。
自从在山东济南安家落户后,有了孩子,我开始思考怎么正确科学地教育孩子。
于是,我开始学习心理学,接触家庭教育这一领域。
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,可以为我的女儿打造一个超越传统定义的成长天地,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。
我希望我的女儿可以在爱的滋养下,自由探索自己的兴趣与潜能,勇敢地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
同时,我也意识到,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应仅仅局限于我的小家庭。
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家庭、更多的父母,共同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,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温馨、和谐、有利于成长的养育环境。
让我们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,更加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,倾听他们的声音,理解他们的需求。
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有扎实学识,又有健康身心,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发光发热的下一代。
08

您送给家长的一句话?
“孩子是我们家庭的一面镜子。”
一旦孩子出现问题,我们家长需要反思一下,是否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。
★ 纽扣家长福利 ★
父母若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
自己就得先成为那样的人
要想培养出杰出的孩子
就要学会做一名“智慧型”父母
↓
关注“纽扣教育”公众号
↓↓
点击“在线学习”
↓↓↓
即可观看免费课程